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旅居产业发展。制定旅居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避暑旅居、康养旅居、森林旅居、温泉旅居等业态,建成一批旅居示范项目,加快提升旅游业层次和水平。
其中,以资源禀赋为依托,旅居产业目前在贵州已经形态初具,其中避暑旅居因为夏季气候优势与“避暑度假到贵州”的品牌效应被广泛认同。但康养旅居作为旅居产业中的系统工程,除气候、生态外还涉及饮食、运动、医疗等诸多内容。发展康养旅居正是要把贵州丰富的康养旅居资源转化为受到市场认可的康养旅居产品。
对此,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国内旅游、康养旅居产业规划的贵州省康养产业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成凯,为贵州如何发展“康养旅居”提供更多思路。
康养旅居产业规划的贵州省康养产业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成凯。
记者:自2014年起,贵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康养产业的政策,有林业、卫生健康、文旅、体育等多部门参与其中。能否谈谈贵州发展康养旅居的一些先决条件?
成凯:近年来,全国都在发展康养产业,那么到贵州来康养旅居与去其他地方康养旅居有什么不同?我想是因为贵州的一些独特优势。
首先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贵州,气候上呈现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紫外线辐射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清新、立体气候明显等特点。其中,夏季的贵州是同纬度最凉爽的区域之一,从春末到秋初,平均温度都在16—25摄氏度之间。
其次,全省1100米左右的平均海拔,很适合康养旅居。海拔不同影响大气压、空气中含氧量以及湿度、紫外线等的不同。在1100米左右这个海拔上,人体对于大气压的感觉最佳,适宜所有年龄段的旅居人群。
此外,贵州还素有“黔地无闲草,遍地皆灵药”的美誉,森林覆盖率达63.3%,中草药品种占全国的80%,药用植物资源居全国第二;全省已探明303处温泉旅游资源,88个县(市、区)中,77个有温泉资源;全省传统村落757处,有大批农村闲置房产,旅游淡季大量旅游接待设施闲置,全省还有100余个生态体育公园……可以说康养旅居资源较为丰富。
记者:既然贵州有这么多发展康养旅居的独特优势,在产业实际推动的过程中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与普通的旅游产品有什么不同?
成凯:康养旅居和旅游有诸多不同特征。旅居更加强调“居”的概念,也就是住下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安排。如果你每天去不同的地方旅游,虽然是自主选择,生活都是被安排被服务的,那就不是旅居,而是旅游、度假。现在,贵州遵义的夏季避暑旅居已经有了市场规模,贵阳、安顺城市周边的村寨在夏天也有很多避暑旅居的客人。旅居的目的很多,以康养为目的的旅居才能称得上康养旅居。
康养旅居客人的需求,除了生态、气候这些客观因素, 还需要有完善的产品体系与目的地安全要素保障体系。但目前来说,尽管我们已经评出了一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与不同级别的温泉景区,但整个康养旅居产业还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配套,除避暑旅居外的其他康养旅居类型业态还不够丰富,或者说尽管挂上了康养基地的牌子,但做的还是传统旅游,有些康养基地配置了康养设施但少有人体验,还没有出现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代表性产品、项目。
康养旅居是一种以康养为目的的旅居生活方式,例如我们团队曾经在10多年前在省外规划落地了一个康养旅居项目,今天看来,到那里康养旅居的人群会以一种临时居民的方式暂住下来,时间长短不一,但普遍共性就是租房住下来,按照健康养生要求自己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同本地居民一样,结伴上街买菜,还会一起到河边洗菜聊天,晚上一起在小镇的广场上跳舞,谈论的话题大多和养生相关。比如,聊聊自己原来的健康状况,相互交流来到这里之后的经验、感受以及康复的程度等等。我认为好的康养旅居产品,应当有这样由内而外的康养氛围。
记者:如此说来,贵州如果要推动夏季避暑之外的康养旅居发展,我们的着力点在哪里?成院长能否给出一些发展建议?
成凯:我认为可以在贵州当前的旅游度假区、景区及各种小镇中,选出一批具有丰富康养资源的项目进行产业试点。这些项目已经具备发展康养旅居产业所需的一定硬件基础,主要从产品植入和服务软件上进行调整提升。我们要从需求端、消费端着手去推动与之相关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比如一产种植养生农产品,二产加工康养食品,三产升级一批康养饭店、康养酒店,推出各种各样的养生食谱、康养课程、养生活动等。
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尊重消费规律,站在运营者的角度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出门在外,如果是短短几天的旅游行程大概率会去追求高品质的体验,但如果要居住下来安排自己的旅居生活,就一定会考虑成本与性价比。动辄上百元一次的理疗体验,很难在大众康养市场上得到普遍响应,这也就是一些康养基地尽管配置了康养设施设备,却少有人问津的原因。从运营者的角度来说,经营康养产业,纯属企业行为,就必须尊重企业、遵循经济规律。
最后,还亟须培养一批康养人才。康养旅居项目运营队伍应该具备一定的康养知识,高端康养人才可以跨行业协作,而普通康养服务人员则需要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性。对于康养旅居人群来说,在目的地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健康生活理念的建立,离开贵州时,也可以把建立起来的康养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下去,并继续消费贵州的健康食材等康养产品,这才是康养产业链持续延伸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