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讲堂】我院校友成凯院长返校开展水文化专题讲座
在第38届“中国水周”期间,3月25日,本院院长成凯,在毕业37年后应邀回到母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名为《水文化》的专题讲座,这是一场跨越漫长岁月的精神交流。
成凯院长从我校地质专业毕业后,一直致力于水文化的研究和水利实践工作。讲座一开始,他满怀深情地回忆起母校对他职业生涯的重要奠基作用。他说:“母校不仅传授给我专业知识,更让我树立了‘以文化人’的终身学习观念。”他还引用《道德经》里“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水型人格”应具备的七大特质,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他着重强调,文化对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水利事业既需要科技方面的硬实力,也离不开人文方面的软实力。 在讲座中,成凯院长系统地阐述了水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他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伟大的“大国工程”讲起,谈到“赛龙舟”“敬霞节”等民俗传统,再到《水经注》《河防通议》等经典典籍,生动地解释了“水文化是人水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他指出,中华文化的“合和”精神与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特性是一致的,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面对台下的青年学子,成凯以贵州乌江治理、黔中水利枢纽等当代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呼吁新一代水利人要“敬畏自然、科学治水”。他还分享了自己关于文化成长的“三识观”,即知识、见识、意识。他鼓励学生们“以水为师”,既要像水一样坚定目标、奋勇向前,又要保持低调奉献的优良品格。这场讲座让现场的师生们深受启发,大家都觉得讲座“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纷纷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