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行业动态
大观田园综合体专题: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案例经验分析(2)
2024-11-06 215 返回列表
贵州大观冶成规划设计院 2019年3月22日
微信截图_20241106152705

资本概况:目前,规划区有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入驻企业60多家,各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近8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8亿元。
财政补助:2017年,美丽南方正式入选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将获得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财政补助资金5600万元。

村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发展目标:通过三年建设,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将形成“一轴两翼三带八区”总体发展格局,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区位优势:美丽南方位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

举办地—南宁,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已逐步建设成为广西农业、 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面向中国—东盟的重要交流展示平台。

打造模式:以完善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经营、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和运行管理“六大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田园综合体打造7大发展经验

A.注重基础农业产业培育:基础农业产业层面,保持良好的产业成效,种植业方面,有优质水稻9千余亩,叶菜类、番茄、香葱等蔬菜6400余亩,蜜柚、葡萄、草莓、火龙果等特色水果3000 余亩,玫瑰、百合、格桑花等花卉1500余亩。养殖业方面,有罗非鱼、龟鳖等特色水产和禽畜产量达1.2万吨/年,其中罗非鱼年产量达8千吨、产值0.85亿元。


B.注重文旅专业特色发展:逐步实现了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打造了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发展了农家乐30多家,形成古村聚落区3个、民俗风情线3条、特色产业园区1个、创意农事体验园区1个。此外,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拟将规划区设计为“一轴两翼三带八区”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即沿005县道的园区交通和发展主轴,将园区各主要功能片区、景观节点和特色村落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田园综合体。两翼以005县道为界,将园区分为南北两翼。三带即依托园区农田、村落、水系、山地,形成三条重要的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带。

八区:主要投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建成了龟鳖养殖加工生产、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青瓦房民俗风情古村落体验等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项目48个,面积8千亩。
主要荣誉:美丽南方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核心区忠良村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发展目标:通过三年建设,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将形成“一轴两翼三带八区”总体发展格局,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区位优势:美丽南方位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产业发达,已逐步建设成为广西农业、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面向中国—东盟的重要交流展示平台。

打造模式:以完善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经营、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和运行管理“六大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C.注重农业电商发展合作:注重与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美团、携程旅游合作,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旅游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D.注重乡村生态体系建设:坚持“生态、自然、环保、休闲”的理念,加强生态建设,留住乡愁。注重改善水域生态、山地生态、宜居乡村生态等体系,重点实施田园综合体水体连通、水环境整治、生态廊道建设、灌溉等工程;注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E.注重运行管理体系效能:“宏—中—微”整合型组织管理机制,宏观层面由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协调管理;中观层面由城区国有公司—盛都公司及村委会、企业商会等组成的田园综合体管理中心加强管理;微观层面加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市场化管理。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综合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金等形式,与广西投融资集团等金融公司合作成立农业产业基金,提供担保。注重大力引进农业企业和培育新型农民经营组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F.注重公共服务体系体系建设:实施通讯网络提级改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科教文卫设施配套、商旅设施配套、乡村基础医疗卫生保障、实用人才再就业、综合体生态环境提升等八大工程,在完善已有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三大服务体系基础上,努力提升美丽南方服务质量。
G.注重基础配套社会资本融合:积极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和社会资本,完善了美丽南方水利、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

三、政策支持3大形式

A.通过农业贴息贷款、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

B.通过出租土地、打工、以农业基础设施入股等方式,推进农民从单一收入到有“土地租金+打工收入+参股分红”等多元化收入。

C.积极利用田园综合体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一是做大做强

现代特色农业。继续抓好高效益、高标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二是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

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业+文化+旅游+养生”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圣名岭康养景区、老口古街古村落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接下来,利用田园综合体专项资金改造中低产农田、完善路网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电力系统。通过完善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综合体内农业生产体系质的提升。

成功案例2:河北迁西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


一.项目概况


项目规模:7.35万亩,建设地处迁西县东莲花院乡

总投资:17.2亿元,建设期为三年,总计可获财政资金支持2.1亿元,同时可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

建设期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

财政资金:21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00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48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1200万元

其他资金:县政府整合资金56758万元,吸收社会资本94380万元

发展目标:全面构筑“一、十、百、千、万”目标体系,即打造一个迁西模式、建设十大项目园区、构筑百个文旅景观、解决千人致富就业、吸引百万游客观光休闲。

区位概况: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在河北省同类项目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省唯一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试点项目所在地东莲花院乡地处迁西、迁安、滦县、丰润四县交界处,距京沈高速20公里,距迁西县城30公里,距在建的京秦高速仅仅5分钟车程,位于环首都2小时经济圈内,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项目规划区总面积7.35万亩,涵盖西山、徐庄子、西花院、东花院、东城峪等12个行政村。

二、打造模式

项目定位: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

打造理念:建设以特色水杂果产业为基础、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杂粮产业为特色、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努力实现“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蓬勃发展,确保六大支撑体系:生产体系基础坚实、产业体系特色突出、经营体系创新发展、生态体系绿色共享、运行体系合理优化、服务体系功能完善。

 产业体系:核心产业体系:安梨种植产业、葡萄种植产业、李子种植产业、猕猴桃种植产业、油用牡丹种植产业和杂果种植产业。

配套产业体系:三区两中心——智能体验区、冷链物流区、生产加工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

 延伸产业体系:“一镇四区十园”

(1)一镇→花乡果巷特色小镇
(2) 四区→百果山林休闲体验区、浅山伴水健康养生区、记忆乡居村社服务区,生态涵养区。
(3) 十园→十大项目产业园,主要包括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庄园、松山峪森林公园、莲花院颐养园、神农杂粮基地、CSA乡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农庄、乡村社区旅游廊道。

微信截图_20241106152853

成功案例3:福建武夷山五夫镇田园综合体

  一、项目概况

区位概况: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镇域面积175.75平方公里。距离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风景名胜区45公里,距武夷山市区61公里。五夫村位于五夫镇镇区南部,是位于镇区的三个村庄五夫、五一、兴贤之一。联合五夫村周边10个村庄,形成“五夫田园”的规划范围。
项目荣誉:2014年,五夫镇被评为“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在2016年8月公布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名单中,武夷山市的五夫镇五夫村榜上有名。2017年7月作为财政部确定的2017年18个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份,福建省经现场考察、项目汇报、专家评审、集体评议,最终武夷山市五夫镇在7个参与的市县中脱颖而出,成为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首个国家级示范点。


二、打造模式

总体定位:大武夷茶文化养生农园和深度游憩目的地
规划思路:
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一体化,围绕示范区总体主题定位,实施特色农业开发理念,抓住“养生文化”这个核心,按照“一心一轴五区”的产业空间结构,建设“养生型”新村社区,构建养生文化、茶产业和莲产业三大海峡两岸合作交流平台。
B.以田园、茶莲、民居、文化等为载体,开发养生系列项目,拓展和丰富大武夷旅游产品,融入海峡旅游线路,打造与大武夷山水旅游相协调、相呼应的文化意蕴深厚的养生农园和深度游憩目的地。
C.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养生文化等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示范。
 产业融合理念
A.通过“一心一轴五区”的规划与建设,“五夫田园”的产业形态不仅具有传统的茶叶和白莲种植业以及简单的加工业,还逐渐发展出茶叶和莲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农业和养生农业,作为补充和连接大武夷旅游业的新亮点。
B.项目也将同时结合生态循环、“互联网+”等理念,还具有生态农业、信息农业等业态。
C.多种业态充分发挥和扩展了农业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同时培育了农业的景观、文化、美学、休闲游憩功能,体现了“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多业态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类型特点。
功能定位:
A.打造朱子文化观光研究基地
B.武夷理学修学交流核心区
C.台海莲茶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D.养生型新村改革试验示范区
E.海峡旅游观光的重要节点
F.大武夷养生游憩目的地
空间布局:产业空间结构——“一心一轴五区” 7个重点项目,即,1.五夫养生文化中心;2.台海茶文化合作区;3.海西莲产业示范区;4.爱莲岛度假区;5.武夷古亭休养区;5.卜空运动养生区;7.生态田园景观轴。

微信截图_20241106152949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百度,由贵州大观冶成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整理,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作商业用途,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