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镇及其周边区域的屯堡文化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演化发展的活化石,是我国少见的城堡建筑集中区,是贵州建省600余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天龙古镇则是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展示最为充分、开发时间最早、整合空间巨大的旅游景区。
然而天龙屯堡景区作为2015贵州省旅发大会项目,在投入4个亿资金升级打造之后,在与云峰景区同质化竞争的过程中,错过最佳窗口发展期,现今到处墙面脱落、瓦片掉落,古镇内屯堡民居出现大量危房,部分景观改造住房也出现或加剧了挡檐板掉落、贴板掉落、木质构件断裂掉落的衰败景象。从贵州最具灵气的景区边缘化、配角化,令人扼腕。
整体提升思路:
天龙镇旅游产业发展,要以天台山与天龙古镇两个景区为核心,首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好资源保护与修复,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其次,围绕核心景区,逐步向周边屯堡村寨扩展,形成规模与影响力,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第三,以天龙镇屯堡文化旅游区联合西秀区屯堡文化景区,共同打造大屯堡文化旅游区。在宏观层面上,形成三个圈层逐步扩展的发展层次,在微观层面上,特别是在天龙古镇内部,则要充分考虑居民生活与游客需求的关系,考虑到古镇的承载能力,合理进行规划布局。
根据以上考虑,把旅游区划分为“一核三圈”,逐层扩展的发展格局。
“一核”,即天龙古镇核心街道及古居民建筑群,以及天台山伍龙寺,这两个范围内主要以保护、修复、展示、感受为主,不建议按照商业街区的模式进行开发,街道容量有限,另外也不利于屯堡人生活习俗的保持。
“三圈”天龙古镇核心区外围是第一圈层,再往外至周边屯堡村寨为第二圈层,扩展至西秀区等屯堡文化村寨为第三圈层。在第一圈层内,配套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要素,形成依托核心景区的旅游服务区与产业中心区。在第二圈层内,则充分发挥屯堡村寨的组合优势,重点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围绕屯堡文化促进适应现代旅游方式的产品开发,重点建设体现屯堡文化特色的自驾车营地、休闲度假设施、文化演出场所、养生养老基地、健身康体旅游项目等,形成补充核心景区的高端休闲、商务会议服务区和产业拓展区。在第三圈层内,则重点联合西秀区屯堡文化村寨,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设计旅游线路完善交通体系,共同打造大屯堡文化旅游区。
屯堡文化转化工程主要任务是把体现屯堡人生活的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服饰装扮、生活生产、历史变迁、军事文化等内容通过有效载体进行展示,把简单的游览观光转化为深层次的参与和体验,使屯堡文化转变为可触摸、可消费、可入住、可纪念的实物与经历。
屯堡文化是天龙古镇的灵魂,而文化内涵的表现与展示还依赖于基于文化的创意,如演出活动、节庆活动等。因此,还有必要把屯堡文化的精髓通过一台大的文艺演出、或一系列小型的剧场与节目把屯堡人的迁移历史、生活习俗、时代变迁进行展示,通过每年一次的节庆活动,形成影响力。特别是屯堡文化的根源,与江苏省、南京市的关系应该通过固定的节庆活动形成具有影响力、传统性的探亲活动。
3、屯堡资源保护工程
屯堡文化是天龙古镇旅游开发的基础,因此对文化载体以及文化符号的保护非常重要。
首先,加强对天龙镇核心区范围相关景点的保护,并做好建筑的修复与提升工作。把天龙镇演武堂、四世同堂、三教寺、四公亭、陈蕴瑜将军故居、天龙学堂、陈列馆、竞技场等集中体现屯堡文化特色的区域进行保护。同时做好危房修复、新房改造工作,使整个景区的建筑与风貌保持原样。
其次,加强对天龙镇屯堡居民生活习俗、生活方式的保护,加强屯堡居民文化传承的教育。屯堡人是体现、传承、创造屯堡文化的核心,在现代化冲击下,如何保持屯堡人生活习俗、生活方式、精神世界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应当成立屯堡文化、服装、首饰、美食、地戏等文化研究学会,仔细研究屯堡种类文化符号与载体的保护。
第三,推进天龙村周边屯堡村寨风貌保持与恢复工作。天龙镇、白云镇等乡镇有数量众多的屯堡村寨,但目前仅天龙镇开发具有规模,其他屯堡村寨都存在村寨风貌被改变,现代化建筑替代原来建筑风格的现象。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与支持,使村容村貌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屯堡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不受现代化太大冲击。
首先,积极推进沈万三故居、陈蕴瑜将军故居、九道坎、叶茂归根碑等人文景点的深化与开发。
其次,把天龙镇历史出现的郑士才、郑尚美、郑怀志、郑怀古、郑怀清、郑安国、郑宪国、陈日瞻、于右任等历史名人事迹进行深入挖掘,特别是古代沈万三、以及四姓祖先,近代陈日瞻、于右任、陈蕴瑜等,把历史名人的功绩以及奋斗过程以雕像、雕刻、石碑、故居、壁画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示。
第三,以天龙村先祖历史故事、军事行动、经商成果、节庆习俗等主题,增加雕塑、雕刻等街头小品,吸引游客自拍、照象。
第四,增加标识标牌及休憩设施,用屯堡建筑里面的石雕、木雕艺术,突出标识标牌的艺术性与文化行色, 用石头作为材料,以战争场景、武举人训练场景、文人读书场景、屯堡人生活场景为主题,提供不同的游客休憩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游客休憩设施。
第五,充分开发天龙学堂,增加体验功能。把天龙古镇有代表性的建筑,在现有展览展示功能的基础上,适当开发体验功能,即把天龙学堂建造时期的课程及上课形式重现,让游客在20—30分钟内体验中国现代教育首开先河时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