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哈尔滨、长白山等地凭借“白色经济”吸引75%的南方游客,滑雪、冰雕与温泉组合成“冰雪+”产业链。
避寒经济:厦门、三亚等“北纬25度黄金带”城市,以暖冬气候和海鲜年味揽客,汕头避寒游订单增长39%。
区域协同可进一步优化。例如,京津冀联合推出 “瓣瓣同心” 主题线路,将北京的历史文化、天津的民俗风情和河北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未来,冰雪与避寒资源互补或成新增长极,通过整合南北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反向出游” 成为年轻人新潮流,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翻倍,“春节小众目的地”热度环比上涨178%。黄山、潮汕等地因非遗表演和在地年味爆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前往小县城寻找那份久违的宁静和生活感。
游客从 “打卡景点” 转向 “寻找生活感”,小城的 “慢节奏 + 高性价比” 满足逃离都市、回归乡土的情感需求。
跨境游订单同比激增30%,呈现“内外共振”格局:
入境游:春节假期前5天,超5500次航班载着全球各地的游客来过“中国年”,和去年春节同期相比增加1400多次。外国游客热衷非遗体验,“可接待外国人”民宿增长30%,广州老洋房、大理古村落成热门。
趋势预判: 中国春节正从“本土节日”升级为“全球文化符号”,需强化“China Travel”品牌,推动中小城市入境游深度开发。
文旅消费场景加速迭代:
AI+文旅:乌镇机器人春晚、景区AI导览系统提升服务效率,拥堵预警技术优化体验。
夜间经济:平遥灯光秀、黄山鱼灯夜游等“光影叙事”延长消费链,夜间文旅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创新方向: 元宇宙虚拟庙会、非遗数字藏品等或成下一风口,为传统文化注入“赛博生命力”。
2025春节旅游的爆火,映射出文旅产业的三大转型坐标:
文化坐标:非遗从“遗产”变为“资产”,需深耕在地性,避免同质化;
空间坐标:从大城市虹吸到小城均衡发展,县域文旅亟待基础设施升级;
时间坐标:从假期集中消费到错峰长线游,产品设计需更灵活。
当冰雪与暖阳共舞,当庙堂与市井共鸣,春节旅游正在书写一部‘中国式浪漫’的文旅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