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累计票房已突破百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百亿票房”电影,并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5名。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总票房或达160亿元,有望超越《复仇者联盟4》等好莱坞大片,冲击全球动画电影榜首。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中国电影的天花板,更让全球观众见证了中国动画工业的崛起——“哪吒用一根混天绫,搅动了世界影坛的格局”。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宏大叙事,更在于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这正是景区产品升级可借鉴的“微创新”思维:
叙事巧思:
前情回顾与伏笔设计:开场1分钟前情回顾降低观影门槛,后续情节中“三味真火早有铺垫”“敖丙非首次石化”等27处细节形成闭环,增强观众代入感。
角色立体化:申公豹视角的补充、无量仙翁皱眉的即兴表演,让配角亦有完整人物弧光。
2.视听匠心:
民族乐器的现代演绎:侗族大歌模拟蝉鸣、唢呐与电子乐融合,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契合年轻审美。
视觉符号创新:代表哪吒与敖丙的“藕粉”形态兼具力学规律与艺术美感,锁妖阵的万条锁链设计曾引发团队争议,最终以“必须符合主题”的坚持成就视觉奇观。
3.情感锚点:
“人人都有口头禅”:通过“我命由我不由天”“打个大西瓜”等金句强化记忆点,类似景区可通过特色标语、互动台词打造情感触点。
《哪吒2》的启示绝非简单“蹭热点”,而在于将爆款逻辑转化为可持续的运营体系。
1. 产品营销:从“追热点”到“造共情
联名共创:
影视IP联动:参考《哪吒2》与成都环球中心合作的哪吒灯光秀、天津“地铁观影+主题餐厅”等沉浸式体验,景区可推出限定活动如“哪吒主题夜游”“敖丙冰雪节”,通过场景复刻与剧情延伸增强游客代入感。
跨界生态延伸:如湖南玩具企业因《哪吒2》周边热销提前复工生产,景区可联合文创品牌开发盲盒、手办等衍生品,形成“观影—消费—打卡”闭环。
情感化传播:
叙事共鸣:挖掘景区历史中“抗争”“蜕变”故事(如四川宜宾哪吒行宫结合传说打造“逆天改命”主题展),以短视频呈现“小人物逆袭”剧情,呼应“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集体情绪。
用户共创内容:鼓励游客在社交平台发布“哪吒同款打卡照”,设置话题标签(如#寻找我的混天绫#),借UGC内容扩大传播半径。
细节沉浸感:
文化符号渗透:学习影片中侗族大歌、三星堆青铜器等元素的创新应用,景区需优化标识系统、垃圾桶设计等细节。例如,河南西峡县哪吒庙可将锁妖阵、风火轮等视觉符号融入导览标识,打造“每一处皆可叙事”的沉浸环境。
科技赋能体验:江西“元宇宙陈塘关”以数字分身技术重构神话场景,景区可引入AR导航、全息投影等技术,让游客通过手机交互解锁隐藏剧情。
动态化更新:
主题迭代:参考《哪吒2》每年推出导演剪辑版彩蛋,景区可设计季节限定活动,如春季“哪吒重生主题寻宝”、冬季“敖丙冰雪秘境”,避免静态化体验。
在地化创新:四川江油乾元山金光洞结合道教文化开发“太乙真人修仙体验”,定期更新研学课程与实景短剧,保持内容新鲜感。
员工赋能:
文化传播者培养:如导演饺子亲自演绎角色指导动画师,景区需培训保洁、售票员等一线员工成为“故事讲述者”。
柔性服务设计:增设“情绪化服务触点”,如雨天免费发放“混天绫”雨衣、排队区设置“乾坤圈”互动游戏,缓解游客等待焦虑。
社群运营:
游客共建生态:借鉴《哪吒2》主创与观众的“共同成长”理念,建立游客共创社群。例如,征集线路命名(如“哪吒闹海探险线”)、投票决定新景点开发方向,让用户从“消费者”变为“共建者”。
长效反馈机制:通过小程序收集游客体验评价,定期发布《景区升级白皮书》,公开改进措施并赠送衍生品奖励,增强用户粘性。
《哪吒2》的百亿征程,印证了“爆款是偶然,长红是必然”的真理。对景区而言,与其追逐昙花一现的流量,不如沉心锻造“三味真火”:以文化为魂、以细节为骨、以共情为脉。当文旅产品能像哪吒一样,既有“踏破凌霄”的锐气,又有“重塑肉身”的耐心,方能在这场没有终局的竞争中,真正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