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菜市场的“烟火经济学”如何重构旅游新场景?
2025-02-20 135 返回列表
在2025年的旅游版图中,菜市场已不再是传统市井生活的代名词,而是化身为一扇“城市灵魂之窗”——东北早市因冻梨、锅包肉和蒸腾的烟火气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景点”,日均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
“菜市场+旅游”的融合模式,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真实、物美价廉体验的追求,更催生了“主客共享”的消费场景。本文将以东北早市为样本,拆解其成功逻辑,并探讨贵州中小景区如何借势打造文旅新生态。

一、菜市场旅游的“需求密码”:为什么游客愿意为烟火气买单?

1.追求“真实感”的体验经济
年轻游客厌倦程式化的景区打卡,转而投向“接地气”的市井生活。哈尔滨红专街早市的冻梨摊前,游客与本地人一同排队砍价;昆明篆新市场的野生菌摊位,外地游客边听摊主科普菌子边拍短视频。
微信截图_20250220084946
菜市场以“未经修饰的日常”成为城市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满足游客对“在地性”的深度探索需求。
2.性价比驱动的消费理性
东北早市“十元三斤葡萄”“五元一碗羊汤”的高性价比,成为对抗旅游通胀的利器。游客既享受了美食,又通过社交平台传播“物超所值”的体验,形成裂变式流量
据报告,2025年中国菜市场年交易额破万亿,其中高性价比农产品是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截图_20250220085023
微信截图_20250220085049
微信截图_20250220085116
菜市场的文化符号被提炼为旅游IP,助力城市形象破圈。
3.促进社区参与与主客融合
摊主与游客的互动(如代寄特产、现场教学烹饪)模糊了“服务者”与“消费者”的界限,形成“共情经济”。哈尔滨早市本地人与游客的文化碰撞,反而成为吸引二次传播的“反差萌”素材。

三、贵州中小景区的“菜市场逻辑”:如何让山水与烟火共生?

1.挖掘“非标资源”,打造“场景化市集”
民族风情+山野物产:借鉴东北早市的“冻果模式”,贵州可开发“酸汤市集”“苗绣手作工坊”,将酸鱼、刺梨、蓝染布等特色产品融入景区动线,让游客边逛边体验制作过程。
农旅融合的“山野菜篮子”:在黄果树、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周边,打造以本地农户直供为主的生态市集,突出“从田间到餐桌”的短链消费,满足游客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2.设计“主客共享”的体验闭环
本地人日常+游客猎奇:如景区周边设立“赶场日”,本地人采购竹笋、腊肉,游客参与竹编体验、品鉴长桌宴,形成“日常即风景”的沉浸场景。
价格分层策略:保留平价民生区(如5元/碗的豆花面),同时开发高端定制服务(如非遗手作礼盒),兼顾本地消费与旅游需求。
3.借力“轻资产改造”,避免过度商业化
微更新代替大拆建:参考苏州双塔市集“保留摊贩原貌+注入艺术元素”的模式,贵州古镇市集可通过灯光设计、民俗壁画提升视觉吸引力,避免破坏原生业态。
智慧化管理:引入线上预订(如菌子季预售)、数字导览系统,减少客流拥堵,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优化产品组合。
菜市场与旅游的融合,本质是一场“生活场景的价值重估”。东北早市的成功证明,游客需要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与生活共舞”的参与感。对贵州而言,与其复制网红模式,不如将菜市场的“烟火逻辑”解构为“在地资源活化-主客情感连接-可持续生态构建”的三重公式,让山水之美与市井之趣共生共荣。正如汪曾祺所言:“真正的市井生活在菜市场里”——这里藏着城市最本真的呼吸,也孕育着文旅创新的无限可能。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