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阶段,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已达 45%,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然而,在服务消费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给质量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民生痛点突出等问题仍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方案》的出台显得尤为必要。
二、核心聚焦
1.养老托育普惠化:“一老一小” 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案》明确,2025 年底前,全国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 10 万张,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覆盖率提升至 60%。通过土地、税收、补贴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让养老托育服务更加普惠可及。例如,在一些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优惠,吸引企业建设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在托育方面,鼓励企业延伸母婴零售至托育早教,像科德教育旗下早教品牌已布局全国 500 余家门店,为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家政服务规范化:建立家政服务信用平台,推行 “一人一码” 持证上岗,对哄抬价格、服务缩水等行为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这一举措将有效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想象一下,以后消费者通过家政服务信用平台,就能清晰了解家政服务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服务评价,放心地选择合适的家政人员,再也不用担心遇到不靠谱的服务了。
3.低空经济破冰:在海南、新疆等地试点低空旅游航线,推动通用航空器国产化率提升至 70%,未来三年培育 10 个低空旅游示范项目。低空经济的发展,将为旅游休闲行业带来全新的体验。
4.数字消费升级:加快 8K 超高清频道落地,2025 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鼓励微短剧平台按集数定价、单片付费,降低用户观看成本。这对于文化娱乐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以陇南等地为例,对播放量超千万的微短剧给予 15 万元奖励,刺激了微短剧创作的热情;超高清电视技术标准的更新,也将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
5.跨境服务便利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 “跨境养老” 试点,香港长者可在内地指定机构享受医保待遇。这一举措为跨境服务消费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区域间的服务交流与合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 “跨境养老” 试点的推进,相信会有更多跨境服务消费的创新模式出现。
三、政策亮点: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协同发力
(一)标准引领
制定家政、养老、托育等 10 项基础服务标准,2025 年前实现重点行业 “有标可依”。标准化的推进,将使服务消费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以养老服务为例,统一的服务标准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要求等,让老年人及其家属能够清楚知道应该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也有利于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二)数字赋能
建设全国服务消费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价格、质量、投诉等动态,推动 “互联网 + 服务消费” 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平台,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服务信息,比较不同服务提供商的价格和质量;商家也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例如,美团外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 30 个城市发布 “必点榜”,开设 “线上排队” 服务,满足了年轻人追求 “吃美食不排队” 的用餐新体验,这就是 “互联网 + 服务消费” 的生动实践。
(三)国际接轨
对标 CPTPP 等国际经贸规则,在自贸试验区开展服务消费 “压力测试”,探索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新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服务消费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国际服务提供商进入我国市场,同时也为我国服务企业 “走出去” 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实施保障:央地联动确保政策落地
(一)财政支持
中央财政设立服务消费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适老化改造等项目。这为服务消费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例如,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专项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等,促进农村服务消费的发展;在适老化改造项目中,专项资金可以帮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改造无障碍设施等,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二)试点示范
开展 “服务消费创新城市” 试点,对成效显著地区给予用地、融资等倾斜。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能够有效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的实施。比如,一些城市在发展夜间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打造特色夜市、举办夜间文化活动等,刺激了夜间服务消费,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
(三)监测评估
将服务消费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定期发布 “服务消费惠民指数”。这将促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服务消费的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政策落地。通过监测评估,也可以及时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
五、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方案》的出台,对旅游行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政策明确推动文旅融合,开发低空经济等创新场景,将为旅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旅游新业态来看,旅游列车、空中游览等项目被写入文件,某头部旅行社数据显示,一季度旅游新业态预订量同比激增 120%,航空客座率飙升至 89%。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些新业态有望迎来更快速的发展。在旅游休闲方面,从 “走马观花” 到深度体验的转变趋势将更加明显。以中国中免为例,其机场免税店在入境游复苏预期下,客流量有望提升 30%。数据显示,2025 年出境游人次预计突破 1.55 亿,较去年增长 28%。这表明,旅游市场的需求正在不断释放,旅游企业应抓住机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