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加油变加游,交旅融合发展思考
2025-08-14 34 返回列表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高速公路服务区不过是旅途中一个短暂的 “歇脚点”—— 加个油、上个厕所、买点速食,然后匆匆赶路。但如今,这样的认知正在被彻底颠覆。
微信图片_20250814083324
江苏 S35 阜溧高速千垛服务区:文旅会客厅里展示着当地的特色文化,非遗手作体验区吸引着游客驻足,窗外就是千垛油菜花海的美景,甚至还能在这里买到景区的 8 折门票,为房车补充水电…… 来自上海的房车车主周先生的经历,正是这种转变的生动写照。
图片
从 “过境地” 到 “始发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蝶变,不仅重塑了 “交通 + 旅游” 融合发展的行业范式,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窗口。

PART 01


打破边界:从 “功能性节点” 到 “沉浸式场景”

传统认知中,服务区的功能被严格限定在 “交通配套” 的框架内,空间设计、服务内容都围绕着 “快速通过” 来展开,同质化严重
而现在交旅融合典型案例的创新之处,在于用 “反向思维” 打破了这种空间壁垒和功能边界,将旅游目的地的元素 “搬” 进了服务区,让 “服务区即景区” 的理念落地生根。
千垛服务区的文旅会客厅,游客不用下高速,就能提前感受到千垛油菜花海的魅力 ——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景模型、特色展品等方式,旅客感受到江苏旅游热情。
这种提前 “种草” 的效果,远比单纯的旅游宣传册更有吸引力。更妙的是,服务区还设置了非遗手作、围炉煮茶等场景化体验,让游客在等待的间隙,就能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将 “快行慢游” 理念植入自驾旅游生活的做法,彻底改变了服务区的 “过客” 属性。
从商业逻辑来看,这种场景化改造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数据显示,千垛服务区年客流量超 140 万人次,即便只有 10% 的人因此转化为游客,也能创造 14 万人次的增量市场。这背后,是场景经济对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赋能
当服务区不再仅仅提供基础的交通服务,而是通过丰富的场景设置激发了游客的潜在旅游需求,“流量” 就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了 “留量”。游客可能本来只是计划路过,却因为服务区的吸引而决定下高速走走;本来只想短暂停留,却因为体验良好而延长了行程。这种 “意外之喜”,正是服务区转型带来的化学反应。

PART 02


连接城乡:从 “过路经济” 到 “产业链枢纽”

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转型,其意义远不止于自身功能的升级,更在于构建起了城乡要素流动的 “毛细血管”,让服务区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
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服务区的房车露营驿站,每周约有 20 辆房车停留。这些房车车主的到来,不仅带动了服务区内餐饮、购物等消费的增长,更通过他们的出行轨迹,将城市的消费力引向了周边的乡村地区。
而兴化文旅门店则借助服务区这个 “高速公路展销台”,把本土的文创产品、农特产品推向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这种 “服务区 + 目的地 + 产业链” 的协同模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城市游客通过服务区了解乡村、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导入了高质量客源;乡村的特色资源则通过服务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服务区经济注入了文旅附加值,实现了 “以路促产、以产兴路”。
在过去,很多乡村地区的优质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 “养在深闺人未识”,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宣传不足。而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人流、车流的汇聚点,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它就像一个 “中转站”,一边连接着城市的庞大消费市场,另一边连接着乡村的丰富资源。当服务区成为乡村产品的 “展示窗” 和 “销售点”,当服务区的旅游咨询功能为乡村旅游精准导流,城乡之间的互动就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紧密。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收入,也让城市居民有了更多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实现了城乡互利共赢。

PART 03


系统布局:从 “单点突破” 到 “全域联动”

随着更多服务区接入文旅网络,“高速公路旅游廊道” 的效应逐渐显现。它就像一条线,把原本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联了起来,让 “快进慢游” 的出行方式真正落地。过去,游客的旅游路线往往局限于几个知名景区,赶路的时间长,游玩的体验却可能因为拥堵而打折扣。
而现在,借助 “廊道”,游客可以 “随走随停”:在这个服务区了解到某个古镇的故事,就可以下高速去探访;在那个服务区看到某个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就可以临时改变行程去体验。这种深度体验空间的创造,不仅缓解了传统景区节假日的拥堵压力,也让全域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
交旅融合的核心在于 “价值重构”
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成功实践,为全国交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 “江苏经验”。而这一经验的核心,在于突破交通设施的单一功能属性,通过空间重构、产业耦合、服务升级,让服务区成为文旅消费的新载体、城乡互动的新平台。空间重构是基础。传统服务区的空间布局以 “功能性” 为导向,缺乏对游客体验的考量。而江苏的服务区通过引入文旅元素,重新规划空间功能,打造出了集交通服务、旅游体验、文化展示、商业消费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这种空间的 “扩容” 和 “提质”,让服务区从一个单调的交通节点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特色的旅游场所。
产业耦合是关键。交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产生了 1+1>2 的效果。服务区不再仅仅依赖加油、餐饮等传统业务,而是通过与旅游景区、文创产业、农业等的结合,拓展了产业链条。比如,服务区与景区合作推出门票优惠,既为景区带来了客源,也为服务区增加了吸引力;服务区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既促进了农业发展,也丰富了服务区的商业业态。这种产业间的相互赋能,让服务区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
服务升级是保障。从提供基础的交通服务,到提供旅游咨询、门票预订、房车补给、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服务,江苏的服务区真正做到了以游客为中心。这种服务的升级,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也增强了服务区的竞争力。当游客在服务区能够享受到便捷、贴心、有特色的服务时,自然愿意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甚至把这里当成旅游的一部分。
让更多 “流动的风景” 变成 “停留的风景”
当服务区从 “过路经济” 向 “目的地经济” 转型,不仅重新定义了现代交通服务体系的价值维度,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引擎。
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比如,西部地区可以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在服务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东部沿海地区则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经济基础,在服务区发展高端的旅游消费和商务服务。关键是要打破思维定势,充分挖掘交通设施与旅游资源的结合点,实现功能的多元化和价值的最大化。
随着 “高速公路旅游廊道” 的不断延伸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 “流动的风景” 变成 “停留的风景”。游客的出行将更加自由、更加惬意,他们可以在旅途中随时发现惊喜、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情;乡村的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城乡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整个旅游产业也将呈现出更加均衡、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蝶变,是交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注脚。只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看似平凡的交通节点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让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创新实践,让每一段旅途都充满惊喜,让每一个地方都能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