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志标识方面,明确了道路交通标志、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导向标志、特色标识的设置要求,确保标识清晰、规范、美观,同时符合消防安全相关标准。在信息解说上,要求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解说服务,实现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和人流密集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并借助智慧平台为游客提供实时信息服务,提升旅游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在观景场所建设上,要求在具有突出价值的位置布设观景点,并配套完善安全护栏、停车位、解说牌等设施,确保游客能够安全舒适地欣赏景观。在驿站与休闲露营地方面,明确了建设标准和服务要求,国家级和省级旅游风景道的露营地分别需达到 5C 级和 4C 级标准,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休憩选择。此外,标准对旅游厕所的数量、质量、布局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游客 “方便” 之事更方便;同时,要求合理配置车辆维修租赁服务点,解决游客的后顾之忧。(一)理念创新:从 “道路导向” 到 “文旅融合导向”与 2013 年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最大的创新在于理念的转变。旧标准侧重于道路及游憩服务设施的硬件要求,而新版标准则将旅游风景道定位为融合交通、观光、游憩、文化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载体,强调资源的整合与价值的挖掘,体现了 “交通 + 文旅” 的融合发展理念。这种理念的转变,推动旅游风景道从单纯的交通基础设施向文旅产业重要抓手转变,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版标准首次构建了国家级与省级两级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差异化的指标设置,既明确了行业标杆的建设要求,又为地方特色发展留下了空间。等级划分以资源价值为核心,以设施服务和安全管理为支撑,形成了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评价框架,使等级评定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标准明确了等级划分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条件,为各地开展自评和申报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有助于推动形成 “争创优质、良性竞争” 的行业氛围。标准内容涵盖了旅游风景道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从资源评价到设施建设,从服务规范到安全管理,形成了全方位的管控体系,确保了标准的全面性。同时,针对不同等级、不同场景提出了差异化要求,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例如,针对国家级和省级旅游风景道的资源等级、露营地标准等提出不同要求;针对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趋势,明确要求停车场配备充电设施;针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强调线上解说、智慧导航等服务,使标准更贴合行业发展实际。标准将生态保护和产业带动作为基本要求,凸显了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生态保护方面,明确禁止重大生态环境破坏行为,要求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带动方面,强调旅游风景道的富民效果,引导各地通过风景道建设激活沿线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使旅游风景道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责任导向的设置,有助于实现旅游风景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新版标准的实施将对旅游规划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标准为旅游风景道规划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依据,要求规划单位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标准要求,注重资源挖掘、景观营造、设施配套和安全保障的系统性设计,推动规划工作从 “经验型” 向 “标准型” 转变。另一方面,标准强调文旅融合和产业带动,将促使规划单位更加注重风景道与沿线资源的深度整合,加强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此外,标准对智慧化、生态化设施的要求,将推动规划单位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助力旅游风景道向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新版标准为其打造核心吸引物提供了新的路径。各地可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对照标准要求,积极创建国家级或省级旅游风景道,通过风景道建设串联沿线的景区景点、特色村镇、文博场馆等资源,形成特色旅游线路,提升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标准对服务设施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将推动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面升级,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此外,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将有效带动沿线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助力目的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的实施将直接惠及广大游客。随着各地按照标准推进旅游风景道建设,游客将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景观资源、更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更可靠的安全保障。例如,更科学合理的观景点设置将让游客欣赏到更美的风景;更完善的驿站营地和旅游厕所将解决游客的休憩和如厕难题;更智能的信息服务将让游客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更严格的安全管理将为游客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这些变化将显著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旅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激发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随着新版标准的全面实施,预计未来我国将形成一批高标准、高品质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风景道,构建起覆盖全国、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道网络。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将更加注重特色化发展,依托本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的旅游风景道品牌。同时,智慧化、绿色化将成为旅游风景道建设的重要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旅游风景道向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此外,旅游风景道的产业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风景道建设,将有效激活乡村旅游资源,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同时,旅游风景道将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景观小品、解说系统等形式,讲好地方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